欢迎大家转载,考虑到著作权,大家只需注明翻译/评论来自于澳洲家园网和原文地址即可。
据
澳洲新闻网2014年4月8日报道,现在的年轻人很难负担得起一套靠近市区、周围配套设施齐全的独栋住宅,他们大多数和邻居隔一道公共砖墙,要么生活在部分相连的住宅内、半独立式住宅内,要么生活在复式住宅或公寓内。
甜蜜温馨之家也不像曾经的那样,邻里友善也仅是表面友善而已。
在这样的环境下和谐生活需要纪律和谨慎,但并非人人都循规蹈矩,法院里也充斥着邻里反目的案件。
有关非法入侵、破坏树木、栅栏纠纷、越界树枝、邻里噪音以及隐私纠纷等投诉产生的原因可能非常简单——无非是邻居透过栅栏或阳台打量了一番。
Dale先生之前是East Hills的居民,他表示深知邻里关系是多脆弱。
有次大风吹起了他孩子的蹦床并砸向了邻居的汽车,没有谁有直接过错。邻居想让他支付费用,而Dale先生认为邻居应该找保险公司解决问题。
Dale先生说:“没有办法达成协议。”
最终双方没有达成最佳方案,大自然葬送了他们的邻里关系。Dale先生和家人最终搬家了,留下了那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常识
新南威尔士州环境保护局( EPA)将噪音投诉列为邻里关系破裂的主要因素。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悉尼都市区市政厅接到了734例噪音干扰案例,其中狗吠声是邻里产生摩擦的主要原因。环保局建议首先和狗的主人交涉,如果交涉解决不了问题,可以提交社区司法中心( CJC )。
这是一些由政府资助但独立运作的中心,没有复杂的法律程序,专门解决邻里之间的纠纷。
他们将建议调解,届时你和邻居见个面,同时有一位CJC代表尝试着协助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免费的,根据环保局的经验,其成功率很高。
如果这样调解不成功的话,相关问题将提交当地市政厅解决。市政厅工作人员可可以向狗的主人出示《滋扰法令》(Nuisance Order)。
栅栏问题
栅栏是另一个邻里关系的破坏者,我敢打赌在任何一条街道至少有一个家庭因栅栏问题和邻居产生过纠纷。
St George地区的Leonardo和Sofia夫妇仍在为栅栏问题和邻居闹不愉快。当他们搬入新家时显然需要新栅栏,邻居提出安排栅栏事宜。
Leonardo先生说:“当事成之后,50米长的整个栅栏并不直。我们和邻居交涉时,他们表示这是承包商这么做的,因为有岩石,他们不愿钻洞,那样的话更费钱。一个简单的电话就可以在当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发现这个50余米长的栅栏侵占了物业40厘米。”
现在栅栏线在车棚下。
“我们发现邻居有个旧水箱位于车库旁,他们够不着就决定移除栅栏。”
随后的官司有利于Leonardo和Sofia夫妇。他说:“我一直试图维持和平相处,但官司之后我们的关系的确很糟糕,这五年来我们都没说话。我们决定从这个街道搬走。”
Leonardo先生表示,如果他有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提前让邻居意识到栅栏的问题,“确保承包商和业主意识到测量师标注的短桩,如果有什么影响界限的话,双方应该接触并在开工之前达成协议。”
《划分栅栏法》1991(Dividing Fences Act 1991)为邻里提供了解决栅栏纠纷的方案。但是,在矛盾升级之前,和邻居好好谈谈即将要做的工作,就栅栏的合适高度和类型达成一致,并且获得两到三个报价,这样可以就合理的价位达成一致。起草一份书面协议,签署协议并各保留一份副本。一般来讲,栅栏维修费用应该对半分。
树木问题
越界树枝是另一不断引起邻里纠纷的问题。市政厅强调,你不能独自解决问题并砍掉伸到你物业这边的树枝,因为市政厅通常按《树木保护法》(Tree Preservation Orders)来解决问题。每个市政厅对此规定稍有不同,但通常会允许你修剪一部分树枝。如果邻居的树木损坏了你的物业,通产可以起诉,这种情况包括树根拱起你的车道或者树枝倒在屋顶并损坏了屋顶。
澳洲家园网点评:
邻里友好是许多购房者购房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如果入住之后,各种问题不断,包括物业费,邻里关系恶化,周边设施不健全,那么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小编建议,大家在买房之前,要切实做好调查,了解周围环境,理性购房。
相关资讯: